🌐 我报

10亿元烂账!农行跨境追债世茂

2025-08-29 07:35
新闻图

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债务问题再次引发关注,昔日合同销售冠军世茂集团成为舆论焦点。近期,中国农业银行旗下的一家附属公司在香港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世茂集团及其部分子公司偿还总计约10亿元人民币(约1.8亿新元)的未偿贷款。这笔资金原本已在中国大陆法院获得判决支持,但至今未能收回,迫使债权人跨境采取法律行动。

根据彭博社披露的法庭文件,这笔债务涉及世茂在合肥的两家子公司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获得的贷款。当时,世茂集团控股及其附属企业为贷款提供担保。尽管大陆法院在2022年裁定世茂及其子公司必须偿还贷款本息及相关费用,但资金迄今尚未到账。这一情况凸显出,即便是国有大型银行,也面临房地产企业违约后的维权难题。

业内人士指出,中国房地产行业近年来持续低迷,违约事件频发。即使部分企业能够通过境外债务重组获得短期喘息空间,债务风险仍在积累。财联社消息称,世茂集团在7月21日完成境外债务重组程序,约115亿美元(约147亿新元)的境外债务重组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并生效。然而,重组仅涉及境外债务,并未覆盖所有国内贷款,农业银行等国内债权人仍在努力追偿。

此次香港诉讼不仅是追偿未还贷款的法律手段,也反映出房地产企业跨境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。分析人士指出,这类跨境维权案例体现了国有银行在面临企业违约时的应对策略:一方面利用内地司法裁决争取合法权益,另一方面借助境外法院强制执行手段,尽力减少损失。

世茂集团曾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领军企业,多年在合同销售额中位列行业前列。然而,近年来因行业整体低迷及融资环境收紧,企业现金流和债务偿付能力受限。业内评论认为,即便世茂等大型开发商能够完成债务重组,也难以改变行业整体复苏缓慢、风险高企的局面。

从更宏观的角度看,这起跨境追债事件也折射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问题:企业扩张过快、杠杆率偏高,以及在资本市场与银行体系中形成的复杂债务链条。在债务违约风险仍存的情况下,国有银行、金融机构及投资者的维权行动,可能成为行业风向标,也会影响市场信心。

观察人士分析,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恢复不仅依赖政策调控和市场自我修复,也需要债务违约后的合理处置机制。国有银行如农业银行通过境内外法律渠道追偿欠款,有助于规范企业行为、保护金融秩序,也为其他债权人提供了可参考的法律和操作经验。

综合来看,世茂债务事件不仅揭示单个企业的财务困境,更折射出整个房地产行业在融资、债务管理及法律风险应对上的深层次挑战。未来数月,随着更多债务重组案例及追偿诉讼陆续出现,国内外市场对中国房企的信心、债务处置效率及政策导向,将成为判断行业走势的重要参考指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