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境包车风波再起!执法收紧仍挡不住需求 业者:风险高也要做
近月来,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两地执法趋严,但仍有包车业者暗中营运跨境接送服务。据业界消息指出,即便风险不低,市场需求仍旺盛,一些公司仍“顶着压力”运作,以满足企业与旅客的需求。
早前,新加坡一家公司司机因跨境接送员工被扣车,事件再度掀起关注。据悉,该车长期为一家美国企业的新山工厂员工提供门到门交通服务,却在大士关卡被扣押,突显出合法与违规之间的模糊地带。
部分公司选择以“分段接驳”的方式规避风险——由新加坡司机负责将乘客送至边界,再由马来西亚团队接手。这种“接力”模式虽能减少被查机率,却让路线复杂、时间更长。
与此同时,也有业者选择暂停业务。一家原本主打豪华包车的品牌透露,在其中一辆车于9月遭扣后,跨境服务全面中止。负责人坦言:“客户多次要求恢复服务,但目前的法律环境太不确定。”
尽管有公司收敛,也有少数业者逆势而行。一名柔佛车队负责人直言,他们依旧接跨境订单,“只是比以前低调许多”。他认为,若政府能开放更多合规途径,包车服务完全可以纳入合法体系。
事实上,跨境交通的需求并不新鲜,过去一些政府部门甚至公开招标包车服务。以新加坡建屋局为例,就曾要求承包商提供员工跨境接送方案,但前提是必须拥有正式执照并遵守运输法规。
为了规范市场,官方鼓励公众改用合法的跨境交通方式。目前,新加坡拥有约200辆获准运营的跨境德士,乘客可从万山街直接前往新山拉庆总站。此外,长途巴士也是主要替代方案之一。
根据最新统计,新加坡陆交局在10月2日查扣了10辆外地注册车,自7月以来,累计被扣车辆已达102辆。马来西亚当局同样加紧取缔,仅8月就有4辆新加坡注册车因涉嫌非法载客被没收。
若调查属实,涉事司机或公司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车辆充公。业界担忧,若两国迟迟无法制定更清晰的跨境运营框架,这类“灰色服务”将持续在市场边缘徘徊。
目前,新马两国虽已多次讨论包车行业的整顿方案,但尚未达成统一标准。有业内人士呼吁应改革现行的跨境德士政策——放宽车型限制、简化申请流程、增加上下客点等,以让行业重新步入正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