🌐 我报

MyKasih应用首日崩溃,100令吉援助金使用受影响

2025-09-01 01:49
新闻图

慈悯基本援助金在8月31日正式开放使用,原本是政府为全国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带来的一份贴心援助。然而,计划推行的第一天,却因为系统运作不畅而引发了一连串混乱与抱怨。本应带来便利的措施,结果让许多民众在商场里排起长龙,甚至有人因失望而弃购离场。

政府早前宣布,这项援助计划将向年满18岁的大马公民发放100令吉,受惠人数高达两千二百万人。资金直接注入大马卡,民众可在全国约四千五百家合作零售点使用,包括多家大型超市和连锁商场。财政部在简报会上强调,这是帮助人民减轻生活压力的重要措施,也希望能借此推动零售市场的消费。然而,随着使用人数在首日集中爆发,交易系统的负担远超预期,导致故障频频发生。

在吉隆坡与雪兰莪一带的超市,早晨开店不久就迎来了大量持卡前来消费的顾客。许多人计划趁国庆假日购物,但在收银台却被告知系统异常,付款速度大幅下降。一些顾客反映,原本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交易,硬生生拖了二十分钟甚至半小时。超市员工一边安抚顾客,一边尝试让系统恢复正常,但人潮不断涌入,场面一度失控。社交媒体上迅速出现大量投诉贴文,网民纷纷抱怨称这笔钱形同虚设,甚至有人晒出购物车弃置在通道的照片,表达强烈不满。

迈丁董事经理阿米尔阿里迈丁在受访时表示,问题并非系统全面崩溃,而是反应速度过慢,导致付款效率下降。他呼吁民众耐心等待,同时提醒大家无需急着在第一天就花光援助金,因为使用期限长达四个月,直到12月31日才截止。他还劝导真正并不急需这笔钱的民众,尽量把机会先留给低收入群体。

财政部与MyKasih系统团队也在当晚发表声明,向民众致歉。他们解释,由于发放首日交易量过于庞大,导致终端机在处理时出现严重延迟。尽管部分零售商能够继续操作,但整体效率明显下降,这才造成收银台堵塞。官方承诺将尽快优化系统,避免类似状况再次发生。

一些经济观察人士指出,政府在推行政策时,应该更谨慎评估系统负荷。一次性释放庞大人流,往往导致超出服务器承受范围的情况。若能分阶段开放,或允许民众分批激活使用,问题可能会大大缓解。同时,也有专家认为,这次事件凸显出国内数字支付体系仍需改进,尤其是在全民性福利政策推行时,对技术平台的稳定性要求更高。

不少B40群体在采访中表示,他们确实需要这笔钱来减轻生活开销的压力。日常食品价格上涨,鸡蛋、米、面粉等必需品支出增加,许多人一个月下来手头相当紧。对于他们而言,100令吉或许无法完全缓解困境,但至少能暂时缓解负担。因此,当他们在超市排队却被告知无法付款时,感受到的失落感更加明显。有民众直言:“我们不是来玩的,这100令吉对我们家来说真的很重要。”

另一方面,也有民众展现了理解。他们认为系统出问题在所难免,特别是全国同时启动的情况。有人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说:“钱又不会不见,只要能在年底前用完就好,大家不要一窝蜂挤在同一天。”这种声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负面情绪,但整体来看,公众对于首日的不顺利还是颇为失望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许多商家也受到牵连。部分零售商的收银员需要不断解释状况,既要应对焦急的顾客,又要手动处理现金付款,工作量大增。有些小型商店甚至因为系统长时间无法使用,被迫暂停接受援助金付款,只能请顾客改日再来。这无疑影响了他们的生意,也让店家在开斋节后本已不宽裕的收入再添压力。

事件发生后,坊间出现了不少关于系统设计不周的批评,但也有舆论呼吁社会保持理性。政府的初衷是帮助人民,问题的出现更多是技术层面的挑战。随着财政部和相关业者加紧调试,预计未来几周情况会逐渐改善。消费者若能错峰使用援助金,或许能减轻系统压力,让真正需要的人更快受惠。

整体来看,慈悯援助金的政策方向没有问题,人民的确需要这样的支持。问题只是在执行细节上,首日的大量拥挤暴露了系统承载力不足,也提醒相关部门在未来推行类似政策时,应更周全地考虑技术与人流管理。虽然开局不顺利,但社会普遍仍期待接下来几个月的执行能够顺畅,真正让这笔资金发挥到最大的帮助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