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七大银行10月15日起实施新防诈机制,高额转账须等待24小时
2025-10-03 08:17
新加坡银行公会10月3日宣布,从10月15日起,本地七大银行将启用一项全新的数码防诈措施,主要针对账户余额超过5万元的新元活期、储蓄和联名账户。
根据机制,只要在24小时内转账金额超过账户余额的一半,该笔交易以及后续转账将被系统自动拦截,进入“防护程序”,延迟24小时才处理,部分情况下甚至会被直接拒绝。此措施仅限手机银行和网银,柜台和提款机等非数码交易不受影响。
客户若遇到交易延迟或拒绝,会立即收到通知,并获得进一步操作指引。公会强调,这24小时“冷静期”旨在给潜在受害者留出时间辨别是否遭遇诈骗。若用户在此期间发现异常,可取消交易,资金将保留在账户中;若确属正常需求,则会在冷静期后自动划账。紧急情况则需通过银行或客服验证身份,才能即时完成转账。
此次措施涵盖本地七家系统重要性银行:星展、华侨、大华、花旗、汇丰、马来亚银行及渣打。它们管理着新加坡大部分存款,也是金融体系最关键的银行群体。
银行公会提醒,公众应提前做好资金安排,因为合法交易也可能因触发机制而被延迟,尤其是股票买卖或需即时付款的情况,可能会因此产生额外成本。
这套新机制是对现有反诈体系的补充。去年12月16日正式生效的《共同责任框架》(SRF),已要求金融机构与电信公司在防范钓鱼诈骗上共同负责,若有一方未尽责,必须赔偿受害者。
警方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诈骗案比去年同期减少26%,损失金额下降12.6%。在今年前七个月,本地银行通过各类防护措施已成功阻止约7800万元的诈骗损失,但诈骗问题仍然是社会的高度关注点。